摘要 |
楷書基本筆形,是指點、挑、橫、豎、撇、捺、弧等,構成所有楷體漢字的最小單位之筆畫形狀。各個基本筆畫形狀,其大小比例、粗細變化以及書寫時的運行方向,都有一定的規範與要求。原則上,寫字若能符合此規範,並注意結構安排,即可美觀端整。自從楷書初創以來,善書者傳授書法,即主張由此少數筆畫的學習入手,只是古人談論時大都直述筆法以及預期的最佳表現效果,而較少描述筆畫的形狀特徵,初學者較難揣摩。近來有書法教育學者,雖已提出筆形的概念且用之於實際教學,但在筆形的具體描述上並不周全。加上基本筆畫教學,在小學低年級實施,宥於學童的認知與書寫能力尚未成熟,只能講授大概;而此後的教學又無筆形的進階課程,以至於大多數學生對此書寫基礎知識,仍然不甚了了。有見於此,本論文將藉著前輩學者對基本筆形的論述,反省其中描述的不足,加以補充,並建立規範;進而提出個人的筆法領悟與學習進程,以供參考。俾使青年學子可以循此規範性的描述,重新認識筆形,由觀察筆跡形狀開始,去分析筆畫,思考基本的用筆,用之於日常寫字,開啟精進書寫的自我要求。同時,對於「規範」的審思與循守,實有益於培養為學做人的敬謹心態,這也是作者期待學子在自我要求筆形表現中,能獲得的學習成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