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數 | 第30期(秋季號) |
---|---|
篇名 | 說標誌前置賓語的「是」「之」 |
作者姓名 | 王錦慧 |
頁碼 | 151-184 |
摘要 | 上古漢語中出現「是」「之」加插「賓---動」間的句型,這種以「是」「之」作為形態標記的手段,是因應言談語用的需要而產生的,是一種焦點標記,將話題與評論區隔成兩部分,凸顯話題焦點。 對於「是」「之」的句中功能,歷來主要有兩種說法:一種是指示代詞,複指前置賓語。一種是助詞,作為賓語提前標記。本文從主語位置、否定詞位置、賓語類型、語義表達、其他相同語法功能詞的比較等面向切入,主張助詞說以駁指示代詞說。 標誌前置賓語的助詞「是」「之」來源是代詞,由代詞到助詞的演變,先發生在「是」字再類推至「之」字。格式化後,進入此條語言規律的詞彙增加,屬於擴展的演變機制。 有關「是」與「之」用法的比較,以《尚書》、《詩經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左傳》、《孟子》作考察。發現春秋時期各種句式發展成熟,戰國初期內部結構複雜化,表現豐富多彩的語言風貌,到了戰國中晚期已經失去這種焦點移前規則。其中「是」式形成不少四字結構,格式固定化。「之」式以「O之謂」與「何O之有」兩種形式是主流,分別是論斷與反問的慣用語。 |
關鍵字 | 前置賓語、是、之、代詞、助詞 |
附加檔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