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  English

期刊論文

期數 第26期 
篇名 《史記》中的兩個世界 
作者姓名 孫世民 
頁碼 9-46 
摘要 儒家福德觀分兩系,一系主張人之德必然會與年壽、富貴、利祿等福報有關,如《尚書》、《左傳》、《論語》、《易傳》、〈中庸〉等書,此系之思想,為史遷繼承;另一系為嚴分偶然性世界與必然性世界,主張人之德與年壽、富貴、利祿等之關係,只有偶然關係,並無必然關係,如《孟子》、《荀子》、《郭店‧窮達以時》,此系中此種思想,並未為史遷繼承。 徐復觀〈論史記〉一文四種兩個世界觀,各自可以給予我們不同的啟發,特別是「偶然性世界」與「必然性世界」的提出,開闢了一片廣闊的討論的空間,也使我們尋此線索,發現多項一般《史記》研究者忽略的事實,例如: 一、史遷福德觀兼受戰國前儒家經傳、《老子》,及漢時思潮之影響。 二、史遷挫折反應模式,也為我們所挖掘出來:(一)預設觀念。(二)發現背反。(三)反疑天道。(四)進德脩業。(五)無名為恥。 三、綜觀戰國前儒家經傳、《老子‧七十九章》及漢初福德觀,有一共同的特色,那就是:將偶然性之福德關係,誤以為具有必然性。史公受其影響,亦具有類似思想。 四、發現史遷之福德觀掙脫戰國時期《孟子》將「福」吞併於「德」之看法,而將「福」賦予獨立的意義,可視為漢代對戰國儒學的修正。
 
關鍵字 《史記》、福德觀、偶然性、必然性 
附加檔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