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  English

期刊論文

期數 第44期(春季號)  
篇名 《授經圖》抑或《授經圖義例》? ――文淵、文津二閣一本經學源流考的傳抄差異 
作者姓名 黃明理 
頁碼 27~60 
摘要 《四庫全書》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,收有明朱睦㮮(1552-1587)所撰《授經圖》二十卷。此書作者雖標示朱睦㮮,然而曾經黃虞稷(1629-1691)、龔翔麟(1658-1733)大量增補,內容已非朱著之舊。由於對五經傳承源流的釐析具開創意義,四庫館臣仍對此書相當肯定。但書籍內容與「授經圖」之名未盡吻合,又因手抄數份,是以同此一書,前後閣本編纂者認知有異,今見此書的文淵閣本、文津閣本,書名不同,各卷內容也錯綜不一。
本文重點不在比較兩閣本是非優劣,而是思考編纂傳抄過程為何產生「同書異貌」的瑕疵?進而反思:為何作者不計較著作的命名?為何改動甚鉅的著作,標示原作者舊書名而不以為怪?另外,抄本未經精校,訛誤難免,《授經圖》中的焦點「傳授圖」,兩閣本正誤參差,除批評其謄錄品質外,還可如何正向看待?諸多問題,本文認為「讀者本位」的讀書態度實為關鍵,那存在於手抄傳播年代的習慣,視勘誤增補為讀者參與書籍的完成。如今倘能理解,並以此態度面對訛誤未淨的《四庫》抄本,則即使只利用複製影本,也能提供美好的閱讀經驗。
 
關鍵字 手抄傳播、四庫全書、同書異貌、授經圖、讀者本位 
附加檔案 檔案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