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  English

期刊論文

期數 第47期 
篇名 戴震人性論與孟、荀之異同 
作者姓名 張麗珠 
頁碼 37~70 
摘要 戴震道德學的重心在於如何實踐「善」?他認為只要通過工夫涵養對智性、情性加以「以學養智」和「以情絜情」之功,人便可以在實在界落實經驗之「善」,此其理論軸心;然而經驗行為之「善」之所以可能,還必須返本溯源地以人性之善、即人先天本具的善根為其根源,是以戴震學說的大前提持孟子之「性善」說立場。 戴震對於「性善」並沒有疑惑,故他並未著墨於「性善」之辯證;其論皆扣緊「如何在現象界實現善」而發。所以戴震緊扣人性論而來的「主智重學」工夫論,雖與荀子同皆重學、且同持「氣質之性是性」立場;但其與荀子未具價值根源之人性論,實際上具有「有/無」道德創生義之人性論根本差異。 戴震之批判理學,也不是從自然人性論的立場反對「性善」說,其與理學的最大殊異在於工夫論之經驗進路;戴震亟反對理學內向的主觀存養,他凸顯經驗視域而要求經驗落實與客觀事為,故雙方具有「形而上/形而下」之義理模式不同。因此學界或以戴震批判理學、又持自然人性論之氣性立場,而將他判歸荀子「性惡」一路,實與戴震之自我認知及其義理理想相隔。總論戴震之義理旨歸,他主要是想建立起「非形上學」而強調道德創造性的思想體系。
 
關鍵字 去等級化、理氣合一、道德創造性、自然人性論、尊情重智 
附加檔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