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  English

期刊論文

期數 第38期 
篇名 明清之際:從「主體性」、「意向性」到「歷史性」的一個過程──以「陽明」、「蕺山」與「船山」為例的探討 
作者姓名 林安梧 
頁碼 1~29 
摘要 本論文旨在經由一思想觀念史底蘊之理解與詮釋,針對明清之際,以「陽明」、「蕺山」及「船山」做為例示,而提出一哲學類型之闡釋,指出其思想觀念的脈動。 首先,對於朱子之強調「道德超越形式性原理」做出闡釋,並對「別子為宗」的論點,提出批評,而指出朱子並非歧出,而為一「橫攝歸縱」的系統。朱子重在對象物之認知,再轉而上極於道體;此不同於「縱貫創生」之系統,重在由道體與主體的內在同一性,並因之縱而貫之、創生萬事萬物。對比而論,陽明則由此「橫攝歸縱」之系統,轉為一「縱貫橫推」的系統。 陽明之學乃一顯教式的主體性哲學,而劉蕺山則是一內斂而歸顯於密的意向性哲學,它隱含著一新的轉折,它不囿限於原先主體性哲學的思考,而邁向了廣大的生活世界,開啟了歷史性與社會性的嶄新契機,此中隱含一「啟蒙的轉折」。如此之轉折又預示著船山學的發展可能,重視「理氣合一」、「理欲合一」、「理勢合一」,經由「兩端而一致」的方式,而開啟了「生命的實存歷史性原理」。
 
關鍵字 宋明理學、兩端而一致、縱貫橫推、橫攝歸縱、性即理、心即理、歷史性、主體性、形式性 
附加檔案